关于“文明用语?共建和谐校园”的倡议书
作者:学工部点击数:373 次日期:2025-05-20
亲爱的老师、同学、家长朋友们:
语言是文明的载体,礼貌是素养的名片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礼仪是宣示价值观、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”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既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,更是校园文明的塑造者。然而,当前校园中仍存在言语粗鄙、网络用语失范等现象,不仅损害个人形象,更与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相悖。为此,我们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如下倡议:
一、明辨是非,固思想之基
不文明用语影响深远,不容忽视。它似无形利刃,会斩断情谊纽带、激发矛盾冲突;如微小尘埃,会污染校园环境、降低文明水平;在网络空间里,更可能升级为语言暴力,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。我们需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,让文明用语成为内心的自觉追求与行动指引。
二、知行合一,践行礼仪规范
(一)以礼修身,彰显素养
遇见师长,主动热情问好;受到帮助,真诚衷心致谢;冒犯他人,及时诚恳致歉。让“请”“谢谢”“对不起”,这些文明词汇成为日常交流的常用语,用温暖的话语传递善意与关怀。
(二)净化表达,文明交流
坚决抵制粗俗语言,杜绝使用侮辱性绰号,在公共场合注意控制音量,轻声细语。在网络世界中,更要远离低俗内容,用优雅、积极的语言传递正能量,营造文明的网络交流氛围。
(三)理性沟通,化解矛盾
遇到分歧时,先保持冷静,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,以寻求共识。在沟通中,做到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,让文明沟通成为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。
三、榜样示范,共筑文明校园
主动关注身边同学的用语情况,发现不文明表达时,用友善、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醒和劝导?;渡砦拿髦魈饣疃ü嗷?、校园广播等渠道,分享文明故事,传播正能量,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,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,使用规范、文明的语言,为学生树立榜样;家长也应注重言传身教,在家庭中营造文明的语言环境,让文明习惯从小养成。
四、清朗网络,守护精神净土
自觉遵守网络礼仪规范,不传播不当言论,不参与网络暴力行为。在网络上理性表达观点,以事实为依据,用逻辑进行论证,共同构建健康、有序的网络环境。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,引导他们远离低俗内容,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,做文明的网民。
同学们,让我们从每一句话、每一次交流开始,用文明的语言装点校园,用礼貌的态度温暖人心。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文明的积极践行者,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文明的传播使者,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文明的示范榜样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谱写新时代的文明篇章,为构建文明、和谐的校园和社会贡献力量!
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学生工作部
2025年5月20日
版权所有 ?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鲁ICP备19002624号-1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155号
地址:山东省泰安市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天路999号 电话:0538-8942576、8941676
技术支持:滕州信息港
网站链接